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(原中药系)始建于1958年,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中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。1985年成立了中药研究所,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体制。学院目前设有中药生药系、中药药理系、中药化学系、中药制药系、中药资源系、临床中药系、生物制药系、中药科技发展部、基础教学部、实践教学部等10个系(部);中药炮制研究中心、分析测试中心等2个中心及综合办公室。
中药学院现已形成专科、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多层次的教学体系, 现有中药学、制药工程两个专业。中药学专业设有中药方向、中药分析方向、中药资源方向;制药工程专业设有中药制药方向、生物制药方向。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中药人才3000余名。同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。2010年起,学院每年推荐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赴英国女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
中药学院是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,也是全国最早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,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已接受20名博士进站。中药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(一级学科),也是国家“211”工程重点建设项目。并有中药生药学、中药药理学和临床中药学、中药化学、中药分析学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,是国家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点。
中药学院已形成了以知名学者为核心、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、学缘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。中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6名,其中教授31名、副教授34名、博士研究生导师17名;68名中青年专家具有博士学位、23名留学回国人员;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、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名、北京市师德标兵2人。近年来,出版学术著作35部,主编统编教材13部、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。学院荟萃着国内外著名中药学专家、教授和学者。著名药用植物学家肖培根院士为中药学院名誉院长,著名中药学家、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为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。拥有国家级“中药学”教学团队、北京市级中药分析优秀教学团队、北京市级中药制药学优秀教学团队,临床中药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,中药化学、中药药理、中药鉴定、中药药剂学是北京市精品课程。
中药学院始终坚持教学、科研基地及平台建设,已建成仪器设备总值近2千万元、实验室面积近万平米。建有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制剂中试实验室,能够满足中药及其他教学与科研相关领域的需要。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5个,是教育部“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”、教育部“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”、教育部“高等学校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点”、教育部“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”、教育部“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”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中药信息工程”重点研究室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中药经典名方有效物质发现”重点研究室、和北京市“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”、“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的建设单位。
近年来,中药学院主持和承担了包括“973”、“863”、“攻关”、“支撑”、“重大创新药物”、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130余项,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,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,科技成果转让14项。
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,中药学院在中药种质资源研究、中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及药效评价研究、临床中药学基础研究、中药信息工程研究、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
中药学院已成为规模适当、结构合理,具有良好办学效益、特色与优势明显,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院。
联系电话:学院办公室 84738608
学生办公室 84738612,84738330
学院地址: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校区